张湾精准高效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发布日期:2020.08.21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专项发展规划 索 引 号:XM00100-03-07-2012-013 发布机构:厦门市民政局 发文日期:20120329 标 题:厦门双拥工作“十一五”概况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内容概述:厦门双拥工作“十一五”概况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厦门双拥工作“十一五”概况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2012-03-29 14:47 字体:大 | 中 | 小

一、“十一五”期间双拥工作简要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双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展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努力开拓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2007年12月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殊荣,2009年8月市本级及六个区第二次荣获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2012年1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和实现了双拥工作发展规划所有计划指标,全市双拥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凝聚军地共识,开拓双拥发展新路子。在双拥创建活动中,我市党政军领导坚持军民融合促发展,凝聚军地共识抓落实,做到把功夫下在平时、重点放在基层,站在全局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全市双拥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组织领导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更加协调顺畅;政府财政保障机制更趋完善。

二是发挥特区优势,促进驻军战斗力提升。市区两级建立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围绕提升部队战斗力,积极投入,大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创建科技拥军品牌,建立了科技“专家库”、8个科技拥军基地,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建立军事人才培养协作区,广泛开展智力拥军活动。全市累计投入15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港口、道路、人防等战备设施。

三是提高拥军优属水平,共享特区发展成果。累计投入20多亿元,每年为部队官兵发放特区生活补助,支持部队四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在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出台12项惠军政策,集中安排了55名师、团职主官随军家属,为部队干部提供了350套经济适用房,支持驻军干休所重建,对238名移交地方军休干部进行现房搬迁安置,受到驻厦部队的广泛赞誉。

四是践行军队根本宗旨,推进特区建设发展。驻厦部队牢记根本宗旨,积极投入特区经济社会建设,连续多年实施援建重点项目、扶贫帮困、保护生态、捐资助学、共建文明和抢险救灾六大爱民工程。先后出动兵力30多万人次、机械车辆2万多台次,支援城市交通、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30余项。完成绿化面积25万亩,植树造林70余万株。为群众义务看病3万多人次,助学兴教捐款90OO多万元。以军民共建为载体,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创建活动。在抗击台风、扑灭山火、海上救助等重大抢险救援行动中,闻令而动,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成果,受到特区人民的衷心爱戴。

“十一五”期间,全市军民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驻厦部队现代化建设,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完善机制,为军地发展建设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创造出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军地发展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不断增强军地各级领导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双拥工作发展和进步。

二是紧紧抓住厦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繁荣文明、和谐建设所创造的新机遇,调整思路,创新载体,激发起广大军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凝聚起广大军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适应形势、把握规律、调整步伐,探索与实践富有时代特色、创新特色和厦门特色的工作方式,双拥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与国防建设中的贡献得以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的双拥工作,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是,双拥工作创新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各区双拥工作还不平衡,基层双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

二、“十二五”期间双拥工作要点

“十二五”期间全市双拥工作要按照胡主席关于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贺信重要指示和贺国强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双拥优势服务厦门市深化两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继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迅速掀起新一轮创建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热潮,努力谱写双拥工作新篇章。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增强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驻厦部队战斗力和军民凝聚力,支持和保障厦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驻厦部队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实现、维护和发展全市军民根本利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一是深化双拥宣传教育。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要内容的国防和双拥传统教育纳入全市宣传教育计划和驻厦部队政治教育计划。建立适应区域实际和人文特色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实现国防和双拥传统教育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相交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培育双拥先进典型,树立带有行业特点、事迹过硬、时代感强、社会影响大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向省和全国相关媒体进行推介。

二是深化双拥工作开展。继续深化整合我市教科文资源优势,广泛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拥军活动,支持驻厦部队信息化建设和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为驻厦部队科技强军、科技练兵和科研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实施文化强军工程,完善军营图书室、影像资料室、网络学习室和文体俱乐部建设,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为优抚对象送温暖、献爱心,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优抚对象更大关怀和照顾,共享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在全市新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爱国拥军活动,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在支持驻厦部队科技练兵、科技兴训,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发挥驻厦部队整体优势,组织动员官兵积极参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积极参加驻地经济社会重点工程建设义务劳动,支持和帮助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扶贫帮困、支教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好在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精神文明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抢险救灾等方面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

三是全面落实法规政策。全面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坚持国家保障和社会优待相结合,不断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临时困难补助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生活、医疗、住房、就业等保障质量和水平,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略高于普通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不断完善复员退役军人和参战、参试等重点人员接访、解困和稳控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杜绝上访事件发生。依法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收安置,随军随迁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涉及军人切身利益的工作。坚持退役士兵全员免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和定向安置、扶助随军家属自主创业、优先接收军人子女就读等行之有效的安置方法,切实解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

四是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驻厦部队政治工作计划,纳入军地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党务政务责任目标管理。完善各级双拥工作制度规章建设,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政策法规保障、党政军群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军地协调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估双拥工作和双拥工作者绩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始终把广大军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度、正当要求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双拥工作的重要尺度,全面考量和综合检验双拥工作实际成效。强化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双拥办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议事规则、措施保证、办事程序和重点任务考核制度建设,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自觉肩负责任与义务,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