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元钢结构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常德

发布日期:2017.03.06

泸市府发[2018]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泸州市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产业和园区布局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19日

泸州市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产业和园区布局的指导意见

为顺应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继续坚持“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工业为快”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推动全市工业从价值链中端向高端迈进,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业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现就进一步优化全市工业产业和园区布局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长江经济带新型工业化示范市为目标,专注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着力提升产业形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优化产业分工、着力促进产业上下游高效合作,充分重视产业空间布局,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创新驱动能力再上新台阶,融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特征较明显,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比重高,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较低,深化改革和整合发展的任务较重等问题;二是解决产业定位不明确,布局不合理,重点产业不突出,成长型产业发展慢,产业衔接度配合率低,重复低水平建设明显,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资金、资源优势和市场份额等问题;三是解决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低,企业和项目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产业链普遍较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多,终端和高端产品少等问题。

(二)坚持有进有退,提升产业层次。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全市确定4大传统支柱产业和5大成长型产业,构建重点突出、梯度发展、接力有序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支持白酒、机械、化工、能源4大支柱产业提档升级,领先发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大成长型产业壮大发展规模、抢占行业制高点,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推动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转型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变。

(三)坚持产城一体,培育产业生态。坚持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空间集聚的共享、匹配、学习、链接效应,突出产城融合,注重职住平衡,完善园区功能产业配套,推进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以工业为基础,发展物流、设计、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夯实城市载体、提升城市功能;以城市为支撑,聚集金融、科技、人力等生产要素,培育产业生态、助力工业发展。

(四)坚持差异化布局,建设特色园区。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确定产业类别和规模,注重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联动,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产业方向,突出特色发展,一个县区原则上重点产业和成长型产业均分别不超过3个,一个园区原则上重点产业不超过2个、成长型产业不超过3个。围绕重点产业、成长型产业制定产业招商目录、规划建设导则和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要素聚集,做强园区产业特色。各县区、各园区依据产业发展现状、潜在条件和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推动园区集约集群转型发展,构建顺应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高端化需求的产业版图。

三、工作要求

(一)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理念,制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工业产业和园区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逐步实现“一个园区聚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发展空间。

(二)遵循错位发展思路。县区和园区要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现状、产业基础和未来潜力,合理确定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强化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分工和区域间协作,培育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三)统筹精准招商。坚持重点产业布局导向,根据“分层分类、定向定点”要求,补齐重点产业链条短板,延伸重点产业配套,开展符合我市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精准招商。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进一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四)建立预审制度。实施重大项目落地会商预审制度,发挥产业布局的调控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在产业准入、技改扩能、园区规划、项目用地、环境评价方面要对照工业产业和园区产业布局方向,严格把关。对符合布局优化要求的项目在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上予以优先保障,从源头上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质量,避免产业发展低端化、同质化。

(五)构建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县区、跨园区协同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园区间飞地项目税收分配比例,完善项目落地政策支持统筹机制和项目建设快速落地服务流程,形成工作常态。

(六)强化考核评价。市政府与县区、园区签订责任书,强化优化重点工业产业布局和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市级各部门要强化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合力推动各项布局优化政策的实施。各县区、园区要严格遵循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政策制定、产业准入、投资促进、项目落地建设上抓好贯彻执行。